抗生素/ Menu

您的位置:首页 >> 产品中心 >> 细胞相关试剂 >> 抗生素 >>

两性霉素B(水溶) 100mg

  • 英文名:Amphotericin B (water-soluble)
  • 产品价格:¥410

简要描述:两性霉素B,Amphotericin B是针对多种真菌病原体的多烯抗真菌 (fungal) 剂。 它与麦角甾醇不可逆地结合,导致膜完整性破坏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。

货号 规格 价格
D4008E 100mg 410
D4008D 1g 1690
品牌 EanGul/研谷 货号 D4008E
规格 100mg 价格 410
供货周期 现货 说明书 点击下载

两性霉素B,Amphotericin B是针对多种真菌病原体的多烯抗真菌 (fungal) 剂。 它与麦角甾醇不可逆地结合,导致膜完整性破坏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。

 

1. 化学特性  

   - 分子式与结构:C₄₇H₇₃NO₁₇,分子量924.08,属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。  

   - 外观:淡黄色至卡其色粉末(普通两性霉素B为黄色针状结晶),易吸潮,对光、热敏感。  

   - 溶解性:  

     - 水溶性改良:普通两性霉素B不溶于水,而水溶型通过添加脱氧胆酸钠(Deoxycholate)或缓冲剂,实现完全水溶(>10 mg/mL),可直接配制水溶液使用。  

     - 溶剂兼容性:溶于酸性DMF、DMSO,微溶于甲醇;遇无机盐溶液可能析出沉淀。  

 

2. 稳定性与储存  

   - 粉末:2~8℃避光干燥保存,有效期3年。  

   - 溶液:  

     - 母液(250 μg/mL):-20℃可保存1年,4℃保存1~2周,37℃仅稳定3天。  

     - 工作液:现配现用,避免反复冻融。  

 

表:水溶型 vs. 普通两性霉素B的关键差异  

| 特性         | 水溶型两性霉素B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| 普通两性霉素B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|  

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 

| 溶解性       | >10 mg/mL(水)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| 不溶于水,需有机溶剂(如DMSO)    |  

| 细胞培养适用性| 直接稀释,操作便捷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| 需预溶解于有机溶剂,步骤复杂      |  

| 稳定性       | 水溶液中易析出沉淀(需混匀)     | 水溶液室温≤24小时失效            |  

 

⚙️ 作用机制  

水溶性两性霉素B通过 破坏真菌细胞膜 发挥抗真菌作用:  

1. 靶向结合:特异性结合真菌细胞膜的 麦角固醇(Ergosterol),形成跨膜离子通道。  

2. 膜通透性改变:导致细胞内K⁺、Na⁺、核苷酸等小分子外漏,破坏渗透平衡,最终致真菌死亡。  

3. 选择性毒性:对哺乳动物细胞膜的胆固醇亲和力较低,但仍存在一定细胞毒性(高浓度时)。  

 

抗菌谱:  

- 高效靶点:念珠菌、隐球菌、曲霉菌、组织胞浆菌等真菌及酵母。  

- 无效范围:细菌、病毒、立克次氏体(因缺乏麦角固醇)。  

 


使用说明

使用操作指南  

 1. 溶液配制(细胞培养)  

- 母液制备:  

  - 计算:根据产品COA标注的两性霉素B质量百分比(通常>6%),例如6.4%时,取3.906 mg粉末溶于1 mL无菌水,得250 μg/mL母液。  

  - 过滤除菌:用0.22 μm针头滤器过滤。  

- 工作液:按1:100比例稀释母液至培养基(终浓度2.5 μg/mL)。  

 

注意事项  

- 非无菌风险:粉末含内毒素,用于细胞培养前需过滤除菌,否则可能引入污染。  

- 沉淀处理:溶液可能出现沉淀,室温混匀或孵育后可复溶,不影响活性。  

- 毒性防护:  

  - 实验操作:戴手套、口罩,避免吸入或接触皮肤(潜在致癌性)。  


产品仅供研究使用,不适用于人或动物的体外诊断与治疗。

由于实验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,以上说明仅供参考,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。


数据及应用

核心应用场景  

1. 细胞培养防污染  

   - 推荐浓度:2.5 μg/mL(终浓度),可抑制霉菌和酵母生长,常与青霉素-链霉素联用(“三抗”方案)。  

   - 安全阈值:>30 μg/mL 可能损伤哺乳动物细胞。  

 

2. 医疗抗真菌治疗  

   - 全身性感染:静脉注射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、侵袭性念珠菌病等深部真菌感染。  

   - 局部用药:雾化吸入(肺感染)、鞘内注射(脑膜炎)、外用制剂(皮肤真菌病)。  

 

3. 科研模型研究  

   - 机制研究:用于真菌膜通道形成、离子泄漏等分子机制探索。  

   - 疾病模型:在疟疾、利什曼病等寄生虫感染模型中调节宿主免疫反应。  

在线咨询

留言框

  • 产品:

  • 需求量

  • 您的单位:

  • 您的姓名:

  • 联系电话:

  • 常用邮箱:

  • 详细地址:

  • 补充说明:

关于我们  >  促销福利  >  联系我们  >  

CONTACT

地址: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神墩四路666号

TEL:400-8878-508

手机(微信号):15972207953、15901095278 EMAIL:xinzhe2021@126.com QQ:2704166044、2698578828
公众号
抖音号
视频号
小红书
版权所有©2025    武汉研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  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站点地图  免责声明   技术支持:烽虎网络

QQ:2704166044

QQ:2698578828

微信客服

微信客服